FinTastic.Trading Body Wrapper

希望22歲就懂 – 財務遠見

希望22歲就懂 – 財務遠見

如果你正在規畫一個北海道自助旅行,你可能會尋找旅遊的景點,規劃行程路線,安排住宿與交通,最後為行程做預算安排。因為財務規劃你才能安排你的路線。人生也可視為一個長期的旅途,對於旅途上的財務需求,只有盡早做出規劃,才能好好享受沿途的風景,為旅程多一些選擇自由。所以理財就是財務規劃人生。理現在的財,就只要記帳,用損益表、資產負債表等數字,做到量入為出。這樣的理財盲點是低估了現在的行為對未來的影響。要見樹又見林,需要理未來的財,擁有財務遠見。例如”需要存多少錢才能退休?”,回答”存3000萬就可以退休”是以會計方式計算現在的錢+現在退休的成本簡單回答。用財務思維方式回答,就要知道多久年之後退休,並計算通膨對成本的影響與複利對資金的影響,最後解出現在該存多少錢。有遠見,意思是要看到人生花費的需求曲線並提早準備。所幸現在Google Sheet試算表很方便,每個人都能幫自己的一生做財務精算。如果不想窮忙一生,被錢綁住、被房貸拖垮,成為下流老人,一定要提早學會讓自己自由的理財課。

理財知識變革

古代農耕社會中,生孩子是為家族提升勞動力,增加家族農耕產出,而為數眾多的兒孫輩只需養少數的老人。所以基本的理財模型就是多生子、勞動產出、儲蓄、繼承,透過接力的方式壯大家族。若一個家族能夠三代同堂,平均每對夫妻生4個小孩,則家族會有2個老人給12個人養,人口呈現金字塔狀。透過人口紅利,每一代老年都可以不愁吃穿了。現代社會的經濟以知識驅動,小孩教育成本高,就業起始點較晚,且須累積經驗與知識才能增加收入。高成本的成長期,漸漸造成晚婚、生育率下降,人口結構改變成倒金字塔。所幸股票、基金等投資工具的普及,”複利”對累積資產的方式出現革命性的改變。所以嬰兒潮年代(1945二戰後)後出生的人對理財的觀念才開始蛻變。爺爺奶奶辛苦一輩子賺的錢,連同祖產一併繼承給下一代,開始發現錢不夠用,買房要貸款30年。這不能怪學校與父母沒有教,因為世代正在快速變革。上一代學習的是買房地產才能致富,現代我們學習到買股票才能致富,我們小孩學習的是虛擬貨幣投資。理財知識變革越來越快,你需要更新理財知識才能生存。

理財要趁早

無論你的金融智商如何,從你離開大學進入社會,變成獨立的經濟個體時,理財就跟你息息相關。理財就是管理你的四種錢,工作賺的錢、花掉的錢、借來的錢、投資的錢。一般人以為當自己存了一筆錢,有錢投資了才開始理財是錯誤的。在年輕剛開始賺錢時,最需將重心放在增加”工作賺的錢”與控制”花掉的錢”,存出第一桶金,同時累積投資經驗。等到資產長大,你的重心會轉向”投資”與”貸款”。四種錢互相影響,當四種錢都妥善管理,就是理財。

為何22歲就應該知道?因為資產累積多寡的最重要因子是”時間”。舉例來說,小張與小羅畢業後有相同的收入,小羅從22歲開始每年存12萬,但小張是享受人生的月光族,10年後兩人32歲,小羅決定要開始享受人生不再存錢了,小張卻開始緊張自己沒有資產,並開始一年存12萬直到65歲退休。到了65歲,請問兩個人誰比較有錢? 以7.5%年報酬率(過去20年S&P年化報酬率)來計算,小羅退休金$206萬,小張退休金177萬。小羅只存了10年,小張存了33年。所以要有財務思維,就理解複利的威力。

連結”人生理財預算表

收支曲線 – 透支期

人一生花費需要多少錢?這個話題在網路上有許多版本,以有結婚並育有一子來算,最基本是3000萬,但比較合理的計算約5000萬。但其實這樣的籠統數字會誤導你。例如通貨膨脹就是可怕的數字! 你目前以為的1000萬,以每年1.5%通貨膨脹率計算50年後,已經變成2105萬。另外一個難纏的問題,消費需求不是線性成長!人生主要的花費有就學、交通、結婚、買房、育兒、退休、醫療六大類。如果你想結婚、生小孩、買房子,你的開銷需求在這些階段 (30~50歲)會大幅上升,人生的金錢需求呈現鐘形分布。理財就是要應付支出大於收入的透支期 – 結婚、育兒、買房、晚年退休。現代雙薪對於組織家庭絕對很重要,結婚前除了健檢,也應該要金融檢查。提早理解育兒與買房所需要的資金條件,以確保雙方對於人生規畫有共識。

精算人生

整個22~85歲的人生精算表格,已經製作好放在Google Sheet提供給大家使用。-> 人生理財預算表
裡面包含了收入、支出、房貸、投資,依照自己的想法改看看,而目標就是讓自己過舒適生活,同時維持各類資產、現金穩定增長。

  • 總資產:當下所有資產扣除負債的總和,目標是維持每年正成長10%,盡早達到「幸福最優點」
  • 負債率:總負債/總資產,建議不要超過90%,以維持資產高增速
  • 通膨率:目前台灣平均通膨1.5%以下,設定1.5%為合理數字,可以將1設定在自己目前年齡。
  • 消費高低指數:1=節省,每年的食衣行育樂(不含住)消費約$21萬($17500/月),2=舒適,2倍於節省花費,3=豪華,3倍於節省花費。目標是1.5以上,退休可達到3。
  • 可支配所得:在減去要投資的錢後,可以花費的錢
  • 開銷:家庭、大人、小孩的生活開銷,不含房貸費用;城市的花費成本差異大,請調整以符合自己。
  • 投資帳戶分為個人、家庭、房屋、公益等四個系統,各自有投資資本,投資年報酬設定為15%/年,每個帳戶都要正成長
  • 個人系統:包含工作收入(稅後)與投資收入,結婚後,每個月將收入的15%存入個人投資帳戶,另外85%放入家庭收入。
  • 家庭系統:收入來自夫妻各自收入的85%;總金額再分為花費預算、投資預算、準備金預算,買房的資金由家庭的投資帳戶轉出。花費預算從年輕時的70%,逐漸到退休期的100%。
  • 房屋系統:金錢來自家庭投資帳戶,除了付清頭期款,還會以一筆投資款(約房價30%),將收益用來支付房貸。
  • 公益系統:金錢來自家庭投資帳戶,其資金進行投資,每年將公益總資產的4%捐出。

第一階段 – 獨立財務

當你剛從大學畢業進入社會工作,就開始獨立財務了。以民國110年台灣低/ 中低收入戶標準(台北每人$25241/月,相關報導)人口共有60萬人,約占總人口2.58%。如果自己或家人的收入在貧窮線附近,只要發生意外、生病、失業,馬上就會陷入生活困難。香港統計的破產申請中,年紀在50歲以上的最多,高達35%。7成一原因是超支與失業。剛畢業的人反而擁有較多的就業機會,是最不容易破產的。所以理財規劃第一步就是要替自己建立一個財務保護傘,最基本的包含:

  • 主工作收入>$30000 (台北市生活)
  • 投資自己並創造加薪或額外打工收入,最好是投資收入
  • 保險:基本醫療險+意外險($1萬/年以內)
  • 存款:15萬元

假設有兩份工作擺在你面前,A工作專業,工作內容喜歡,待遇高,發展機遇好;B工作你不喜歡,也不是你的專長,收入一般,看不到發展前景。你會選擇哪份工作?絕大多數人選A,但是在B工作。選擇比努力更重要,但努力過後才有機會選擇。在渾渾噩噩讀完因為分數決定的大學科系後,畢業還是得面對現實。建議從104的調查中 – 「調薪幅度高的職務」,對工作需求與薪資做好研究,再對自己的專業進行補強,讓自己有資格選擇A的工作。周末接外包可上Tasker這類外包網站逛逛,善用周末與空檔增加額外收入,建立作品集,累積個人商譽/品牌,建立客人回購正循環。你可能會換工作,嘗試不同產業與環境,那是好的。發現自己比別人擅長的技能,並找到發揮的舞台,你就會前途無量。

建立投資收入系統

如果你想要有一天能夠財務自由,你就必須擁有被動收入。被動收入的種類很多,參考- 43種創造被動收入的方法。你可以很有創意、充滿好奇心的去嘗試各種方法。但有一種被動收入模式你終將要使用的 – 金融投資。我有個親戚的兩孩子大學快畢業,每當我們談到股票投資,他們的媽媽總會很保護意識的不要孩子接觸股票,不要申請信用卡。要他們當學生就好好讀書,談投資還太早。我很不認同這樣的做法! 因為時代已經不同,現在年輕人接觸正確資訊的管道很多,除了玲瑯滿目的理財書籍,還有課堂上的投資競賽、股市投資社團、Youtube、Podcast等等都有許多與投資相關的討論,所以大學是接觸理財知識最好的時機如果終極目標是財務自由,不如一開始就學投資賺錢!而且不只學,還要實戰經驗。投資股票除了知識還需要高EQ、經驗值,交易的情緒需要親身體驗。就像考完駕照,不上路開是學不會的。年輕的時候資產有限,能夠承受投資虧損也不影響未來。若有家長當導師,他就不會去寫一本《富爸爸·窮爸爸》的書來酸你,且可以少繳很多”學費”。

時下理財書籍的觀念都大同小異,但不要被標榜”輕鬆”、”無腦”、”簡單”投資的書名誤導。試問你會學習”輕鬆”、”無腦”、”簡單”的技巧在重要的事情上嗎?。如果你想有一天運用投資能力建立比工作薪水更多的收入,那請現在就認真看待投資。如果你願意80%的時間用在上班幫老闆賺錢,那你要拿出20%的時間為自己賺錢。我認為投資應該具備的基本知識包含:會計&英文(閱讀財報的能力)、技術分析、總體經濟、科技新知、基礎程式(測試交易系統)、交易心理學、投資工具(股票, ETF, 期貨, 選擇權)。放心,這些知識你可能只須專精其中幾項,但是會受用一生。

結婚生子前該存多少資產

假如你希望結婚後生兩個小孩(相隔3歲),並且在外成立(租)自己的家,兩人結婚生子前總產需要最少$260萬。你會想,即使薪水達到$3.5萬且每個月存1萬,夫妻倆要存將近11年?! 能讓你資產加快長大的秘密武器就是投資收入系統,讓錢幫你賺錢。結婚生子費用需求簡易計算為$25萬x4人+30萬房租=130萬/年開銷。104人力銀將29萬筆薪資資料做統計,30歲以下2021年平均月薪35,095元、31~40歲44,211元、41歲以上則是53,274元。假設雙薪工作收入為年薪$91萬,投資收入需$39萬,以年收益15%計算,你需要$260萬的投資本金(資產)。假如你一個月存1萬來投資,一年12萬,投資美國科技股ETF的QQQ,近10年的年化報酬率為19.96%,經過6年總資產可以達到約$130萬,不需要存11年。重要的是,持續讓資產正成長,持續優化投資收入的穩定性與收益率,很快你的投資收入將超越主動收入。

  • 主工作收入>$35000/月
  • 投資收入>$30000/月
    • 投資資金130萬,達到15%年化報酬
  • 保險:基本醫療險+意外險($1萬/年以內)
  • 夫妻資產達到260萬

預算比例制度

成立家庭後,理財要更精準執行,就得先把一定比例的收入轉入投資帳戶,剩下的再消費,以確保投資帳戶的成長。我建議把個人總收入(工作+投資收入)提撥15%進入個人投資帳戶(私房錢),類似美國的401K退休金。雖然台灣也有國民年金制度,但依照目前精算的破產時辰是2048年。請假設不會拿到,自己存比較實在。 個人總收入剩下的85%放入家庭帳戶,由夫妻共有。家庭帳戶使用73法則,70%家庭花費、30%投資。請注意,個人與家庭的資產繼續維持獨立。承上面的舉例,夫妻工作收入$7萬/月,投資收入$6萬/月,總收入$13萬/月,扣除15%的退休金,剩下11.05萬/月。家庭花費70%為$7.735萬/月,家庭投資30%為$3.315萬/月。

  • 個人收入15% – 進入個人投資帳戶
  • 個人收入85% – 進入家庭帳戶
    • 家庭花費70%
    • 家庭投資30%

比例制度中的比例是活的,你可以依照薪水增加而提高投資比例,隨著年齡增長,提高家庭花費預算%。

台北買房大不易

世界銀行提出發達國家正常的房價收入比一般在1.8~5.5之間,而發展中國家合理的房價收入比則在3~6之間。2021年台北市已經到15.79倍,新北市到12.13倍(參考文章: 我們的房價到底算不算高?)。台北市2021Q3房價平均$61.94萬/坪,若購買20坪2房中古屋需約$1250萬。若以上面的例子,薪水$35000+投資收入$30000的年薪$78萬。房價收入比=1250萬/78=16,最好雙薪一起買吧!計算一下:

  • 房屋總價1250萬
  • 貸款8成:頭期款$250萬,貸款金額$1000萬
  • 貸款利息1.4%分30年本息平均攤還:每月還款金額$34000($408,000/年)
  • 儲存一筆年獲利15%可以還房貸的投資款是$272萬(40/0.15)
  • 買房需要資金:頭期款$250萬+投資款$272萬=$522萬
  • 家庭儲蓄若每年$40萬,透過15%複利投資,你需要存7.5年

據全球房地產指南(Global Property Guide)資料顯示,台北房地產價格因為有獨特的公設比,如果實際計算屋內坪數,平均$10373USD/平方米(每坪$95萬NT)。而房租報酬比2.06%是全亞洲最低,全球第二低。所以租是很划算的。以1250萬的房價,月租金大概在$22000($264,000/年)。儲存一筆年獲利15%可以付租金的投資款是$176萬(26.4/0.15)家庭儲蓄若每年$40萬,透過15%複利投資,你需要存3.5年

買房與租房的最大差別是”房屋會漲價”的想法。台北房價過去10年上漲了53%,年化報酬4.34%。用2成資金購買,代表你用了5倍槓桿,相當於13.82%年化報酬率。根據M平方資料,目前日本房價指數114等同於1984年的數字。造成通縮最大的原因就是人口負成長&人口老化 – 需求減少。台灣在2019年人口達頂峰2360萬人,2020年人口自然減少8000人。未來的房價,沒有”肯定會漲”的理由。就算價格會漲,自住需求的房子無法收割獲利,你賣掉自住房只能搬離市中心更遠或換更小的房子。

若無法預測未來房價是否一定會漲,那就居住歸居住,投資歸投資,先租屋省錢以增加家庭資產,增加投資收入,存夠了再用投資收入買房付貸款。根據世界銀行定義,貸款負擔率最好在 30 %以下比較合理,可以透過網路上這個《可負擔房價計算器》計算自己能夠負擔的房價是多少,設定好買房存款目標。理財是為了能讓自己樂活、工作自由。如果你還有時間,就要盡早準備!但若為了”房屋所有權”,要多省吃儉用4年,是否值得? 所以務必平衡現實與理念,現在與未來。當預算不夠,不妨重新思考規劃理財的四種錢,縮減某些開銷,唯有同時兼顧現在與未來的生活,才能真正樂活。

而如果你幸運的存夠了你的買房基金,千萬不要提早付完貸款! 房屋貸款是所有貸款中最便宜的,盡量爭取最長的貸款期、寬限期,你只要有房價3成的投資資金產生的投資收入幫你付貸款就好了。

世代的接力賽

假如你一出生,父母即幫你每個月投資$1000,等你22歲時資金已經成長到$180萬(15%年報酬),可以少奮鬥6年且更輕鬆度過透支期。假如你的大學學費申請貸款,讓$6萬/年拿去投資,經過12年(30歲),你會有將近$100萬(未減去$24萬負債)。理財最好的方法仍是世代接力,因為50幾歲的家長,房貸可能已經繳清,小孩已經獨立,必要開銷會大幅降低。若能盡早建立小孩的投資收入系統,以後就更不用擔心結婚、育兒、買房出現困難了!

人生勝利組

It’s been debated at what point does money no longer change your level of well-being. We found that the ideal income point is $95,000 for life evaluation and $60,000 to $75,000 for emotional well-being.

Money only buys happiness for a certain amount -Purdue

根據Purdue大學2018發表的一份研究,收入層級達到某個「最優點」(optimal point),會使人感到幸福快樂。研究人員調查了164國的170萬人,提出結論:要達到幸福感(emotional well-being),理想年收入是60,000美元到75,000美元。也就是說,賺到75,000美元以上的錢,可能頃刻之間讓人覺得快樂,卻無法以有意義的方式實質增進生活滿意度。75000美元x28=台幣210萬; 若考慮40年後通膨則210萬X1.8X2人=$756萬。所以當家庭資產一年增加$756萬時,你大概已經達到金錢帶來的幸福感「最優點」,成為人生勝利組。此時你可以透過公益、學習、自我實現讓錢更有意義,並且永續傳承。

參考閱讀

人一輩子到底要花多少錢?書廷理財日記

人的一生會花多少錢?「終身金流預估表」量化你的經濟壓力 – 人生研究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