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inTastic.Trading Body Wrapper

知識圖譜 – 潮汐、波浪、漣漪

知識圖譜 – 潮汐、波浪、漣漪

初學股票交易時,常常會分不清楚自己學的方法屬於哪一類,甚至會越學越亂。若能夠先了解交易因時間周期長短不同,所使用的工具與方法也會不同,就可以依照自己的狀況,循序漸進的學習。在”高手的養成”系列書中,將長、中、短期的股市波動形容為潮汐、波浪、漣漪實在非常的巧妙。藉此來將自己手中的分析方式與操作方法以此分類說明。本篇文章總結了我所學習的交易策略所進行的分類。雖然我們無法規劃股價的路徑,但我們絕對可以規劃自己學習的路徑。

潮汐 – 長線交易

長線的週期是6個月以上(對有些人是短線),主要的分析工具是財務季報、產業前景。此類投資我之前都是學習Saul討論區或美股軍師文章。他們擅長追蹤成長股的季報,分析企業護城河。採用的投資方式是不太考慮短期的價格波動,Portfolio保持長期100%資金投入10~15檔個股。長期績效非常可觀,Saul 2020 +233%, 2021年到11月 62.1%;美股軍師2020 297%, 2021到10月41%。

波浪 – 中線交易

中線的週期是1~6個月,主要的分析工具是均線、MACD、成本。此類具代表性的投資人是”超級績效”作者-Mark Minervini,他擅長抓VCP型態,也嚴守停損。對股票的選擇偏重於相對強勢股,等籌碼盤整完成,出現放量突破後買入或加碼。MM在2021年再度參加UNITED STATES INVESTING CHAMPIONSHIP,目前到11月獲利高達325.2%。

漣漪 – 短線交易

短線的週期是1個月內,主要的分析工具是動能比較、RSI、market breadth(鳥瞰)、市場情緒、新聞消息。此類的代表性投資方為Renaissance基金的短線量化交易。程式對於股票沒有偏愛,擅長從全部股票中篩選”短線動能”明顯的領導股、領導族群股票進行價差交易。這種對”勢”的分析多空都可以操作,重視停損,也重視停利。Renaissance Medallion fund 1988~2018年的平均年報酬(before fees) 66%。

學習的順序

初學美股投資建議循序漸進先學長線,有興趣再到中線、短線。從基本面分析到技術分析、最後才心理分析。當你要學習技術分析的同時,一定要學會回測,否則無法客觀的評估你學的東西到底有沒有用。技術分析要保持簡單,練習傾聽市場,觀察成本與趨勢,然後選定策略,就可做好擇時。最後才學習短線的交易心理學,從細微的特徵中佔其他交易者的便宜。接受親友老師指導是很好的方法,學習前要了解他們完整的交易系統績效如何。沒有公佈績效的,要先心存懷疑、並自行回測。別相信書架上的標題,沒有什麼是簡單輕鬆又無腦的,學習這些知識應該像工作一樣認真,科學一般嚴謹,最後你還需要刻意去練習。

學習心得

不管你將來的交易方式為何,公司基本面分析都是必備技巧,一定會用到。以2020年疫情以來為例,只要抓到一開始的WFH趨勢、2021年的Reopen概念股、2022年保守配置。不看每日損益勇敢投資,回報都是非常好的。長線投資並非”簡單”,而是過程比較單純。可以從基本認識財報、公司競爭力、產業前景開始,網路上的現成資料最多,可以先從蒐集情報做起。且不需要盯盤。我主要的資料來源是SeekingAlpha,裡面有很多公司的研究報告。你應該要學會閱讀財報,了解毛利率、業績成長率,EBITDA、P/S、Rule of 40、SaaS商業模式、Net Retention Rate等等。

從技術面回測中就可以發現,一個表顯最好的成長股,運用任何技術分析做作價差買賣,獲利一定輸給Buy and hold。對長線投資人來說,Buy and hold就是要確保股市大漲時,自己都持有股票。研究的主要工作是選股,並將資金依照對公司的信心分配資金,對買價不用精準,但通常是左側交易,對於有信心的股票是越跌越買。但是研究財報與產業前景要花很多精神,以過去研究SaaS的經驗,一個人要同時追蹤30家公司的財報就差不多是極限,在季報期間比較辛苦。研究後容易變成堅定的交易者,對股票容易產生”偏愛”,大趨勢看對會賺最多,若看錯或對股票的看法太固執,往往虧損太大才認賠。所以透過集體研究並分散在10檔股票就可以減少錯誤,例如Saul討論區社群就是這個效果。長線投資人需要培養耐心與忍耐股價修正。100%持股的損益波動幅度很大,需要穿越牛熊,股票抱上抱下需要很強的心理素質。近期成長股平均從高點下跌超過30%,這個每年都會發生,你要能夠晚上睡得著才行。為什麼長線投資是必修? 因為沒有人能夠有體力用中、短線盯盤一輩子。等資產累積到一個程度,你需要一個舒適的方法繼續投資。

投資成長型股票,總經分析並不重要,但若你投資價值股、景氣循環股,總經可稍微輔助做決策,但僅需要了解景氣狀況與位階、貨幣政策(美元、美元長期公債、FED利率政策)與財務政策(稅務、公共建設)等等。要學好總體經濟來輔助預測股市的困難度很高,因為經濟預測相當困難,且經濟數據反映的是過去,股市反應的是未來。所以不用聽經濟學家來預測股市,2020年就是很好的例子。但是科技產業發展很重要,ARK基金在成長領域的研究還是有相當過人之處,所以聽Cathie Wood談科技與經濟趨勢有助於建構大局觀。

中線投資人則是為了追求更高的資金效率,並且避開”盤整與下跌”的時間,便開始運用均線、指標、型態、成本來分析與篩選機會。與長線投資人最大的差別就是除了要懂選股更要會擇時。對我而言,避開下跌比忍耐下跌是更符合人性的交易方法,但困難度變得很高。擇時就是運用歷史股價做技術分析。技術分析的領域派別多、水很深,光是技術指標就多到不行,初學者容易迷失在不同的交易策略中。但無論用什麼方法,應該先學會使用TradingView的PineScript,把交易方式寫成程式並進行回測,讓數據來提供你客觀的評估。

波段順勢交易系統是主流,屬於右側交易,方法是抓轉折、突破。若想賺到完整的趨勢,買在起漲點很重要。起漲點前會有底部型態關鍵轉折,型態的判斷較難以量化與程式化,所以程式交易會著重在抓轉折,而最常用來觀察這些特徵的就是均線的變化。轉折的特徵依照順序為1)破線彎頭、2)長短均線交叉、3)多頭排列。一個成功上漲趨勢,就必定依序發生這些特徵。順勢交易著重風險報酬比,風險報酬比1:2以上+勝率>30%,期待值才會是正數。勝率比較難提高是因為股市盤整的時間比有趨勢的時候多,所以即使抓到轉折,但不見得會發動一波趨勢。所以順勢交易遇到盤整,就會連續虧損。

如果要強化風險報酬比與勝率,在挑選交易機會時需要先過濾更多條件,例如股價相對強度、籌碼穩定度、與基本面。所以策略會演變成濾網+指標+相對強弱+型態分析=篩選系統。運用股價突破成本區時阻力最小的概念,買在放量突破點(Pivot point)。MM”超級績效”中的VCP型態分析與SEPA策略,就是這樣參雜許多主觀判斷的交易方法,且這樣的系統很難用程式回測。為了找到符合條件的股票,還需要善用篩選工具(screener),並且在大量K線圖上分析與標記。而每個人經驗不同,使用起來績效差很多,需要大量刻意練習。但若能確實做好停損,在市場不好時離開,是比較不用承受下跌的心理壓力的。

逆勢操作交易週期非常短,應該歸類在”短線交易”範疇。日本的股市神人BNF,早期以乖離率太大會反轉的方式操作,跟 Renaissance 早期的 Mean Reversion(回歸均值)策略概念相同。回歸均值 – 大多數時間,交易雙方會達到一個均衡並且認同的價位,股價出現盤整型態,價格會來回在大多數人認同的價格震盪,就像一個吸鐵一樣,只要價格離得太遠,就會回歸均值反應,最後Volume Profile會變成常態分佈(Normal Distribution)的圖形。逆勢交易著重在抓假突破,剛好與買突破的人對做。例如當股價試圖向上突破區間,會先引發空單停損,但後繼無力跌回突破點而失敗時逆向進場。當勝率>50%,風險報酬比1:1,期待值才會是正數。適合盤整的走勢,趨勢盤會虧損。

短線的逆勢交易,實際上是在預測交易人心理,並且從人心的弱點-恐懼、貪婪中,找到股價微特徵並賺取價差。對自身的情緒考驗也大,所以很適合交易程式,以機械化的方式執行。短線炒家需要盯盤,花費的時間可能比長線投資人超過數倍。Market Breadth(市場鳥瞰)分析可觀測市場的情緒,以股價>5ma來統計時,當500檔股票中有超過80%股價>5ma,顯示股市情緒過於貪婪,應該適當賣出。當股價>5ma低於20%,則是市場過於恐懼,應該選擇買入,類似個股分析時使用的RSI指標,在人性之極反向操作。短線預測準確度頗高,因為人性是不變的,就像在平靜的湖面丟一顆石頭,結果很容易預測,但可見度時間很短暫,因為我們只是在利用人性的反射動作佔其他人便宜。

短線的順勢交易是跟隨聰明錢,價格是經濟與基本面的領先指標。長線與中線交易需主觀判斷,短線交易則相對客觀。所以要Trade what you see, 不要Trade what you think。對於基本面、估值、總體經濟是不需要考慮的。對股票也不能有特別偏愛。短線的順勢交易則可使用動能選股。動能效應就是股價強者恆強,這是人性的一部分,這種現象在市場上不太可能消失。為了找到適當的交易機會,短線交易者需要有系統性的選股機制。FinTasticRS就是500檔股票的動能相對強弱排行,在多頭市場,各類型的投資人對上漲強勢的動能股會更有信心,造成強恆強的正饋效果,所以可以挑選高動能股票進行作多交易。當市場下跌,可以挑選排序最低的股票進行做空交易。FinTasticRS的動能評估標準以20天regression最大,適合的交易周期在1個月以下。

市場並非都是平靜的湖水,波浪會淹蓋漣漪,其他漣漪互相碰撞會產生交錯的漣漪。所以短線炒家需要理解中線走勢,尋找共振做多,在狂亂的下跌中離場觀望,只做可預測的漣漪。短進短出,對於心理壓力來說是最小的。

設計自己的交易系統

完整的交易系統除了買點、賣點、停損、停利、加碼等策略規則還有資金管理、風險管理。並對該系統所適合的行情有所了解。交易策略要回測,並找到客觀的評估數據:

  • 獲利能力:獲利、賺賠比(profit factor)、勝率
  • 風險程度:Max Drawdown 最大回檔
  • 交易頻率:交易次數
  • 穩定性:觀察損益曲線是否穩健向上

參考閱讀《設計交易策略》。
所以交易的學習過程應該要科學,要反覆的假設與實驗。若從網路或書上學到某個指標、某個交易策略,除了要先拼湊出完整的交易系統,還要科學實證。所以不要相信誇大的書本標題,例如”只要XXX,輕鬆賺”、”無腦買”、”穩定賺”。

交易的週期與方法太多,沒有絕對的聖杯,在上面的每一種交易方式中,都有相當成功的交易者。而每一種交易方式,都在適合的環境下才會成功。想要成功,交易人須找到並專精最適合自己個性的一種方法。所以股票的修練之路就是在認識自己。在這個尋找聖杯的路上我們都先經歷許多失敗,再從經驗中慢慢茁壯。如果接受別人的指導,從別人的經驗快速成長,並且控制風險,就能少繳一些學費。

Q&A自問自答

Q:潮汐、波浪、漣漪,目前最喜歡哪種交易方式?

A: 三種我都試過,目前最喜歡的是波浪-MM的交易系統,對於避開下跌,心理壓力比較小。目前想要在漣漪層級使用客觀動能排序選股,改善VCP選股的主觀問題。目前的困境是需要寫更複雜的程式來回測,PineScript這種測試單一股票交易的方法已經不夠用了,GoogleSheet的google finance連線也常常出問題。可能要另外使用Python寫程式抓取股價資料進資料庫。對於使用大數據分析來抓取股市機會,還是有浪漫的期待!價如有一天資產超過中線操作所需,或是心理壓力太大,那絕對是會將部分資金使用在長線Buy and Hole策略。所以我算是貪心學習,把自己弄得很複雜的交易人。

Q: 如何知道自己適合/不適合哪種交易方法?

A: 跟找工作一樣,一開始需要先嘗試。一段時間後,要評估是否自己比別人擅長-穩定賺到錢。適合你的交易方式,就是你能自信且穩定執行達到獲利。這種自信與成果,需要長時間練習、累積,並經過市場的考驗,你會產生盤感,做出較佳的假設,並進行反應,參考閱讀《盤感交易》。即使你對自己的個性後知後覺,也能成功。投資是一場心理遊戲,你不夠自信,源自於你無法感知交易系統在多頭/空頭能獲利多少,交易時駕馭不了情緒,無法遵守紀律,你的對帳單長期下來波動大且不穩定。所以交易最怕對自己個性不知不覺,交易的過程刺激又有趣,就像賭博。
交易的學習過程,很像減肥!減肥的方法有很多種,不管用什麼方式,都可以成功,但成功關鍵在於心理層面。好的方式會適合自己的個性,讓自己會有信心可以做到,而不會輕易放棄。好的方式會很健康,不靠外力、也不是短期衝刺,可以內化成長久的良好飲食習慣。要成功減肥就是要耐心的管理自己,是知易行難的工作。參考閱讀《投資是一場心理遊戲》。好的交易通常簡單又無聊。

Q: 成功的交易人為何永遠比較少?

A: 兩個主要讓人失敗的原因是1)複雜 2)心魔。學習交易就是發現自我的過程,所以難免需要碰觸各種不同的知識,並進行科學實驗。複雜就是學習的最大障礙。複雜的交易系統稀釋專注度且降低執行品質。複雜讓失敗的原因隱藏而不易察覺。要克服這個問題,首先要讓自己有計畫的學習,每種方式要單一且刻意練習。交易系統要盡量簡化,並透過工具來提高執行品質。避開市場修正期,選擇適當的行情來實驗。使用系統回測客觀評估。並且紀錄交易心得。交易要成功,EQ比IQ更重要。心魔就是貪婪與恐懼造成行為無法遵照紀律執行。例如向下攤平、凹單、缺乏耐心、過度交易。參考閱讀《我們與惡的距離-期貨當沖》。

Q: 做空的方法與作多有什麼差別? 如何學習?

A: 股價下跌速度較快、波動變大、機會短暫,屬於”快市”。所以抓到起跌點的困難相對較高。當市場整體下跌時,什麼股票都會跌,什麼反彈都會失敗,所以了解市場比了解個股重要。不會是交易的主流方法。有一說法是下跌時賺得比較快,我認為那是在期貨市場的極短線交易中,確實如此。但做股票作多都賺不到錢,就不要想要放空賺錢。但了解放空背後的原理,可以輔助我們了解市場運作的原理。所以即使是不放空的人,也應該知道目前股市是否對做多者有利。參考閱讀《股市放空獲利術》。

Q: 三種週期的策略可以混合使用嗎?

A: 如同上一個問題,多種策略同時執行會有互相干擾衝突,且複雜導致失敗。在學習的一開始要保持簡單最好。當自己已經專精某項策略時,例如Buy and Hold 績優成長股,而你想在部分資金用來波段交易。可以分兩個帳戶個別執行長線與中線波段策略。

Q: 學習投資中最不需要做的事?

投資中最不應該做的事就是問明牌。相反的,提供別人你對個股的研究看法收穫最大。第二就是預估股市/股票的未來路徑。你應該Trade what you see, 不要Trade what you think。建議要對股市/股票提出多空兩種走法的假設,並準備好應對的方法。上述兩件事情都很有趣,尤其是媒體上流量最多的大概就是以上兩種資訊。因為這樣的資訊很有娛樂性,有點像是賺錢的捷徑。但通常對自己的學習無用!我也會寫以上的兩題,但寫的人收穫最大。建議讀的人也試著自己寫,然後透過群體來進行討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