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inTastic.Trading Body Wrapper

超級績效 – 金融怪傑交易之道

超級績效 – 金融怪傑交易之道

Trade Like a Stock Market Wizard by Mark Minervini

閱讀心得

閱讀這本書非常的過癮,內容具備了觀念與操作需要的步驟,是屬於實戰操作指南類型的書。作者是專業投資人,並以超越市場績效為目標,其操作方式需要大量篩選股票,並依照基本面與技術面的評估操作,適合積極型的交易人。書中有許多觀念與自己的一些作法雷同,但整理更有條理,讀完有一種”對阿~這就是我想要做的”這種想法。

想要一起使用本書敘述方式來交易的投資人,歡迎加入FB社團 美股《超級績效》研習課

第一章 導論

  • 要成為成功的市場玩家,可以透過學習並建構股票投資必勝的心態與情緒紀律
  • 如果想要在股票市場創造出超級績效,絕對要有成功的慾望,而且要全心投入
  • 多數人通常會高估他們在短時間內可能取得的收穫,卻低估了長時間可能累積的成就
  • “產生興趣”與”許下承諾”之間的差別在於堅定的意志力,當你對於某件事情許下真正的承諾,除了成功之外,將別無其他選擇
  • 股票市場的賺錢機會可能會突然出現,你必須要有所準備,讓自己能夠隨時付諸行動
  • 當我忘卻金錢,而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如何讓自己成為頂尖交易者時,那就成為了我成功的關鍵,至於錢財,他們自然會來找你

第二章 必要知識

  • 股票投資不同於賭博,憑藉的是知識、堅持與技巧,並且嚴守紀律的執行
  • 股票市場變化不大,歷史總是不斷重演
  • 世人大多只想追求成功的秘方,而不想自己思索,所以總是被”速成攻略”這種想法所吸引
  • 要對自己有信心,學習自己做研究、自己思考,承擔自己的失敗,如此才能享受自己的成功,沒有人能幫你發財
  • 要在市場中賺錢,不要把交易和自尊搞在一起,重點是賺錢,面子沒那麼重要
  • 操作股票如同經營事業,目標是買進需求旺盛的股票,然後再高價脫手,如果把它當成嗜好,通常只會讓你付出代價
  • 傳統投資知識只能造就傳統績效,如果要有突出的績效,就要學習多數人不願意去做的事情,犧牲安逸,質疑傳統知識,跳出舒適圈
  • 專注於擅長的交易風格,放棄其他交易風格,就比較容易執行,獲致成功

第三章 特定進場點分析(SEPA策略)

  • SEPA的五大要素
    • 趨勢Trend – 強勢股都發生在明確的股價上升趨勢中,並且在發動前即可辨識
    • 基本面Fundamentals – 一旦邁入強勢,企業的基本面狀況(營收、毛利、盈餘)幾乎都會有明確改善
    • 催化事件Catalyst – 強勢股都有催化事件,藉以驅動機構法人的交易興趣
    • 進場點Entry Point – 多頭行情中,正確拿捏進場點可以讓部位立即處於獲利狀況,避免不必要的停損
    • 出場點Exit Point – 部位都必須設有停損點,並且在強勢股發展結束時,賣出股票。
  • SEPA的評等程序:
    1. 股票經技術分析須符合向上趨勢的條件
    2. 使用濾網篩掉不要的股票,包含營收成長、獲利能力、相對強度、價格波動等
    3. 將股票與”領導股輪廓側寫”進行比對
    4. 更深入分析公司,以人工方式評估並打分數
  • 使用SEPA就是等待所有的考量因素都彼此配合的時候才交易,提高獲利機率
  • 強勢股發動在大盤轉強時,卻很少在空頭市場發動
  • 強勢股發生在公司的發展初期,屬於高成長的小型股,其股價更容易受到買盤驅動
  • 股票篩選要採用條件簡單的多層次篩選,之後再加入人工分析,避免好公司被剃除

第四章 價值的價格

  • 對於超級強勢股的歷史研究顯示,本益比是最沒有用的指標
  • 便宜如果是你買進動機,那麼價格越便宜,股票對你來說就越具有吸引力,這種思考方式會讓投資陷入大麻煩
  • 超級強勢股的估值會高得離譜,甚至應該被視為值得買進的理由,尤其該公司受到普遍誤解,或專業分析師冷落,那就更好了
  • 超級強勢股的高本益比會讓投資人錯失機會,是因為誤解了華爾街的運作方式,把注意力放在錯誤的價格驅動因素上
  • 價值不會驅動股價,行情是由人們實際下單造成的,價值只代表一部分,最終還是取決於供需
  • 衰敗領導股併發症 – 之前錯過價格大漲的領導股,但當股價做頭向下反轉才想要買進,此時股票往往已經進入第四階段
  • 本益比是衡量人氣狀態的指標,用以了解投資人的期待程度,本益比越高,市場期待越高
  • 根據統計,超級強勢股從發動到結束,本益比會成長100~200%,根據擴張的程度,可以了解公司的股價已經反映到什麼程度,超過2.5倍時應該留意走弱的訊號

第五章 順勢交易

  • 股票的研究結合了科學與藝術,很少有黑白分明的
  • 股價只要低於年線就不考慮買進,要把注意力放在有機會成為超級強勢股的候選名單上
  • 股票長線生命循環四個階段:
    1. 忽略階段-整理
    2. 上升階段-承接-特徵:價應位於200ma & 150ma之上。200ma趨勢向上、均線多頭排列,有明顯的價漲量增、價跌量縮現象,是大型金融機構承接的現象。
    3. 做頭階段-出貨-特徵:價格波動劇烈,夾帶爆量重挫,200ma逐漸平坦
    4. 下降階段-投降-特徵:價格都在200ma之下進行,200ma向下,股價處於新低,下跌量增
  • 不論股票看起來有多麼具有吸引力,都應該避免在第一階段買進,即使公司基本面大好,也只能等到第二階段
  • 不需要以最低價格買進,要以”關鍵價格”買入,也是股價要發動行情時突破的價格,猜底是沒有用的
  • 用技術面”篩選條件”,辨識處於第二階段的股票:
    • 股價 > 50ma >150ma > 200ma (多頭排列)
    • 200ma uptrend (最少一個月)
    • 股價 > (52w低點+30%) & (52w高點x75%)
    • 參考IBD, Relative strength ranking 70以上
  • 第二階段的過程中,大約會包含3~5個橫盤修正,前兩次修正是最好的買入時機
  • 價格行為的確認,比自己對於公司基本面分析還重要,因為市場認同的才會有買單推升股價
  • 無論妳有多喜歡某支股票,都必須尊重趨勢,即使毫無警訊,也該謹慎觀察價格行為透漏的線索,判斷機構投資人的動向
  • 法人機構龐大買盤所創造的長期趨勢,才是乘風破浪所需要的順風,你需要跟機構站在同一邊

第六章 類型、產業類別與催化事件

  • 市場領導股(Market Leaders):在成長的產業中具擴展性、持續贏得市占的企業,機構法人會不計較價格的買進,他們的股價高到連華爾街都不知該如何評估,但表現稍微不符預期,也會嚴厲的修正
  • 產業殺手(Category Killer):在產業中的兢爭力具有壓倒性優勢,其品牌與市場地位穩固,能夠主導科技趨勢、訂價權、創造獨特產品,讓其他競爭對手難以撼動
  • 後來居上股(Top Competitors):產業的二三名,但在正確時機出現在正確的地方,甚至取代領先者,成功超車
  • 機構青睞股(Institutional Favorites):穩定的10~15%成整,成熟又眾所皆知的企業
  • 轉機股(Turnaround Situations):過去的績效通常很低,所以最近兩三季的成長率要達到100%,成長需要明顯加速
  • 景氣循環股(Cyclical Stocks):對經濟與價格變化敏感,本益比呈現逆向循環,重點在琢磨下一個循環發生的時間
  • 過氣領導股與落後股(Past leaders and laggards):比領導股便宜,在漲勢末期才有補漲行情。要遠離落後股
  • 透過追蹤創52周新高股票清單,找尋領先產業,創造最多強勢股的產業通常是:消費/零售、科技/軟體、醫藥/生化科技、休閒/娛樂。
  • 市場領導股有股價預示效果,族群最重要的兩三支股票如果突然大跌,會引發其他類股相繼進入整理

第七章 重要基本面

  • 股票市場不太關心過去,真正關心的是未來,成長強勁的股票不會在垃圾桶中找到
  • 選擇基本面較好的企業,而不是名氣較大的
  • 獲利性(Profitability)、持續力(Sustainability)、能見度(Visibility),是驅動股價最具影響力的因素
  • 華爾街分析師使用價值評估模型設定股價目標價,每當向上調整目標即會吸引大型機構投資人的買盤
  • 預期心理會驅動股價,但事件成真後反而會引發反向走勢。Buy on rumor, Sell on fact
  • Earning Surprise所產生的價格移動可能會持續好幾個月,盈餘意外也具有延續性。
  • 優異的財報引發更多關注,吸引機構投資人投資,之後帶動動能玩家,加上媒體報導,最後由散戶買進。
  • 根據歷史研究,當季財報與股價走勢的關係最為密切
  • 觀察過去的超級強勢股,營收除了要有亮眼的表現,並且會出現加速成長

第八章 評估盈餘素質

  • 進一步分析盈餘,需要了解盈餘的品質,超級強勢股通常能透過營收成長增加盈餘,而非一次性收入、刪減成本等方式
  • 最糟的是企業缺乏定價能力,處於資本密集產業,營運利潤很低或壓力沉重,而且還要面對政府管制,劇烈競爭,例如航空業
  • 財報的好壞需要股價反映來證明,好的報告會強勁上漲,也能守住漲勢,強勢股即使有獲利回吐賣壓也不該吞噬先前的漲勢
  • 把焦點放在盈餘公布後的股價移動(Post Earnings Drift, PED)
  • 密碼三三:營收成長率、營運利潤率、盈餘成長率連續三季加速成長。

第九章 追隨領導股

  • 領導股通常領先大盤指數,領先創高,也是領先創低,低點也會首先反彈
  • 多頭市場的後期,領導股顯得蹣跚,市場資金轉入次級族群或防禦型類股
  •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超級強勢股,是在空頭市場或大盤修正過程展開攻勢。當行情不好就應該準備等待行情隨時啟動,抓準時間進場
  • 由底部啟動的初期漲勢會強勁而且不容易拉回給投資人買入,稱為封閉上漲(Lockout rally)
  • 在中期修正走勢,市場領導股通常最抗跌,反彈速度最快,反彈幅度最大
  • 候選名單中,選擇首先突破均線,表現最強勁的往往就是最佳選擇
  • 超級強勢股上漲結束,平均跌幅高達50~70%,有三分之一會吐回全部獲利
  • 新多頭市場初期,應該把注意力放在股價創52周新高的名單
  • 健康的修正整理應該在25~35%左右,如果跌50%就太多了,造成上檔龐大的賣壓
  • 過去的領導股,很少能夠繼續成為下一個多頭循環的領導股,機率僅25%

第十章 股價走勢圖

  • 本書交易系統仰賴技術分析挑選潛力候選股,並找出交易進場點
  • 使用技術分析並無法預測未來,而是鎖定最佳的風險報酬比
  • 透過技術分析,我們可以預期強勢股應該如何表現,如果表現不如預期,就代表警訊
  • 挑選法人機構明顯買入的股票,充分運用市場動能,失敗風險相對較低,絕對不要成為第一個進場的人
  • 股價在一波漲勢之後,投資人會獲利了結,賣壓會導致行情拉回或橫向整理,藉由換手整理消化賣壓,墊高底部後繼續上漲
  • 具有建設性的股價整理階段,幾乎一定會出現價格波動收縮的現象,成交量也收縮。Volitility contraction pattern (VCP)
  • VCP型態發展的過程中,會看到2~6次的波浪擺動,回檔幅度逐漸收縮
  • 量價同步收縮代表籌碼面換手後,賣壓逐漸減少,之後只要少量的需求就能推升股價
  • 當股價帶量穿越關鍵價位(pivot buy point),即是買進訊號
  • 持停損單的交易人屬於猶豫的投資人,進場前希望其他猶豫投資人都已經出場,要成為最後進場的猶豫投資人
  • 股票修正幅度最好介於10~35%,最好少於大盤,修正幅度過深(例如50%),代表基本面發生嚴正問題,或大盤陷入空頭市場
  • 修正期間若出現急漲(甚至V型反轉),股票欠缺足夠時間的換手,應暫時避免介入。搶反彈的獲利越大,上檔賣壓越大
  • 洗盤或假跌破會掃停損單,把猶豫投資人手中的浮動籌碼清出,在整理階段最好有1~3次的洗盤
  • 帶量的大漲或向上跳空缺口經常代表法人機構買入,在洗盤後發生是好現象
  • 經過整理的股票會出現關鍵價位,一但突破就會展開一段行情,也可以說是阻力最小的位置,稍許買盤就可以大幅推升股價
  • 股價一但向上突破,應該維持在20ma之上,否則可能會演變成突破失敗
  • 股票正在打底時,價格會上下大幅震盪,想要猜底的代價很高,容易重複停損,累積成大額虧損
  • 當基本面、技術面、整體市況都都準備好了,供需結構形成最小阻力,價格最容易被推高

第十一章 不要只買你知道的股票

  • 某些最好的投資機會,往往發生在新上市的公司,等待最少3~5周形成初選底部,然後再買進
  • 投資人應該放膽買進新的領導股,不要害怕陌生的潛力股

第十二章 風險管理(上)-風險的特性

  • 要想穩定獲利,就要認真看待風險管理,保護獲利與本金
  • 別因為先前的獲利而失去警戒,別因為騎車的安全紀錄而拿掉安全帽
  • 絕對不要允許重大虧損,虧損越大越難復原(虧損50%,需要獲利100%才能扳平)
  • 最大虧損要控制在10%,如果不足涵蓋正常的價格波動,那選股準則或整體市況可能有問題
  • 獲利淺能必須超越風險,可以考慮風險報酬比1:2
  • 想要避開市場風暴,就是要接受市場訂價,撇除自我認為的合理價
  • 即使是最好的公司,也可能是最糟的股票投資,
  • 我們不能確定股票下跌的幅度,但可以控制虧損程度,掌握自己的命運,不要變成非自願投資人
  • 股票交易是為了賺錢,不是證明自己比市場大多數人正確,成功的交易人不會愛上某些股票,可以隨時改變心態
  • 沒必要介入每波走勢,應保持耐心,當勝算高時才採取行動
  • 如果虧損讓你很痛苦,不要在社交平台上取暖,他們無法分擔你的虧損,應該積極制定停損與處理虧損部位
  • 不用在意停損後,股價卻大漲。穩健的投資需要正確的停損,不是僥倖的獲利
  • 當你對某企業的研究越深,信心越大,對於股價為何下跌越感到難以置信,就會到處尋找藉口,而忽略了只有市場說的才算

第十三章 風險管理(下)-如何控管風險

  • 當無聊而富有的交易者,要養成一些能夠讓我們取得正面效應的習慣,並遵守紀律
  • 投資股票風險不可避免,不是要規避風險而市是管理風險:控制虧損發生的機會與數量
  • 交易開盤前針對可能發生的狀況作演練,開盤後我們就知道該如何因應
  • 四種防範計畫:
    • 起始停損:買入時設定的停損價,股價上漲後會移動停損
    • 重新進場:有些股票即使被停損兩三次,但仍具備潛力,就該尋找再進場點
    • 獲利了結:專業玩家會趁強勢時賣出,同時準備股價走弱時賣出的策略,最後還有移動停利點設立
    • 防災計畫:預防最糟的狀況,通常用不到,但卻是長期在股市生存必須的安全網
  • 停損不應超過期望獲利的一半,例如期待獲利15%,停損應該是7.5%
  • 無論平均獲利多大,停損都不應該超過10%
  • 不要試圖扳回損失,應該減少交易,降低交易規模
  • 向下攤平是保證災難的行為
  • 學習調整步調:耐心等待正確的時機,一旦找到市場的節奏,才逐漸放大交易
  • 只有交易順利時才考慮加碼,交易狀況很糟,就該把交易規模降到最小
  • 如勝率下降至50%以下,不該放大停損空間
  • 建議一般投資人的持有股票數量在10~12
  • 過分多樣化投資,就絕對不可能創造出超級績效